中国宠物市场的投资机遇
中国宠物市场,典型的蓝海领域。不管是一级市场,还是二级市场均纷纷看好,不管是美国,还是中国均是如此。
在一级市场中,2018年国内宠物行业发生融资案例30多起,融资额超过15亿元,包括高 瓴、纪源、IDG等知名投资机构先后入场。2019年,融资事件更是达到41起,累计吸金规模超过42亿元。在这个赛道,高 瓴尤其是重仓看好,在2016-2018年三年中斥资至少10亿美元,投了100多家宠物企业,包括芭比堂、宠物家、爱诺、龟与熊猫、瑞鹏集团等品牌。
预计到2024年,市场规模将达到4500亿元左右,年复合增速仍然高达17.3%。
横向对比,中国宠物饲养渗透率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还相去甚远。
另据尼尔森,2010年宠物消费占居民消费比例达到0.1%,2014年提升到0.37%,2018年进一步提升至0.42%。人们舍得在宠物身上花钱,源于宠物饲养主人主要源于一二线城市,合计占比超过65%,消费实力和潜力都是比较大的。
宠物服务占整体消费的25%,未来还有望继续增长。对比成熟市场,这一市场所占比例高达35%到50%。
还有宠物线上消费,阿里、美团和京东都开始发力了。据饿了么发布的《2020宠物外卖报告》显示,去年一年外卖订单增长135%,用户平均一单消费125元,远超餐饮外卖的客单价格。
想想看,未来5年,每年能够保持将近20%高速增长的行业,在中国真的并不多。
苹果和百度都下场造车了,华为造车更待何时
现在华为的难点在于自己的“心结”,毕竟已经放话出来三年“不造车”,然而我们换个思维来看待这个事情,既然造车这件事迟早都要做,为什么一定要再等三年呢?
众所周知,华为说过“不造车”,可它距离造车只差一个菊厂Logo。
今时不同往日,随着苹果和百度的下场,华为是不是该考虑一下改变“主意”呢?
然后最近的一次是2020年10月,Mate 40系列华为中国区新品发布会上,华为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“HI”,与此同时,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强调,华为不造车,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。
生态层面,嫁接华为生态的 Hicar,这个层面华为基于鸿蒙 OS 和应用框架实现手机和汽车连接,搭载与 AI 引擎结合的前装产品 HMS for Car,和鸿蒙 OS 2.0 系统的硬件产品车载智慧屏。
增量部件层面,华为通过其在零部件方面的成本优势可以切入硬件方面的供应。
平台层面,华为提供自动驾驶计算平台 MDC,将自己的传感器、执行器及应用算法等与合作伙伴更深融入。
车企的短板恰巧是华为的长板,而华为商业突破的难点是长板太长,以致于会让车企产生排斥和抵触心理。
苹果、百度都下场了,华为真的要等三年吗?
第二个选择的关键在于造车的时间窗口到底有多长,三年过后,华为会不会如当年做手机一样,要经过10年时间的沉淀才能从无数次的失败中站起来。
富士康大举招兵买马 汽车产业版图渐成形
富士康在汽车业务上动作不断。1月15日,前蔚来执行副总裁郑显聪被曝加盟富士康,并被任命为电动汽车平台首席执行官。早前1月13日,富士康与吉利控股共同签署合作协议,双方将成立合资公司,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。除了此次和吉利控股的重磅牵手以外,此前与拜腾的项目合作也引发了极大关注。而在更早的2010年,富士康就承接了特斯拉连接器、触摸屏等零部件的代工业务;同年,富士康还曾与和谐汽车等组建电动汽车企业“和谐富腾”,不过由于战略方向不一等原因,富士康最终退出了该公司;到了2013年,富士康还为奔驰、宝马等知名汽车品牌提供汽车电子设备等。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与吉利控股的合作中,富士康表示,将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。从目前公开的相关信息看,富士康入局汽车业或志在代工,相比各大车企对于整车制造的意图并不明显。
股融易资讯:科技、资本与经济动态
---
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大关
国家统计局1月18日发布的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,全年GDP增长2.3%,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.8%,全国固定资产投资(不含农户)比上年增长2.9%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下降3.9%。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2.3%。分季度看,一季度同比下降6.8%,二季度增长3.2%,三季度增长4.9%,四季度增长6.5%。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。数据显示,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,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。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,比上年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.0%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1981亿元,比上年下降3.9%。但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经连续五个月正增长。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5.5%,连续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。《财新》指出,中国成为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全年正增长的国家,出口带动了四季度工业生产、制造业投资强劲增长,但消费复苏仍然低于预期;未来刺激政策退出节奏仍取决于疫情防控形势。
2020年国内半导体行业投资超1400亿元
据云岫资本近日发布的《2020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投资解读》统计,2020年国内半导体行业股权投资案例413起,投资金额超过1400亿元人民币,相比2019年约300亿人民币的投资额,增长近4倍。这也是中国半导体在一级市场有史以来投资额最多的一年。受中美紧张关系下对芯片断供的担忧情绪影响,许多半导体公司在过去一年中业绩增长迅猛,投资阶段也普遍出现后移,C轮以后的投资比重大幅增加。接下来半导体投资将进入深水区,无论从投资人还是创业者角度,在方向选择上应该重点关注国产化率低的卡脖子领域和大芯片,比如EDA/IP、CPU、GPU、FPGA、网络处理芯片、车用芯片、存储芯片等。过去一年中,半导体无疑是科创板最受关注的板块之一,目前科创板共有216家上市公司,其中有36家半导体公司,占比达到16%。2020年全年,半导体公司市值平均涨幅约为40%至50%。半导体公司的市值已经占到科创板总市值的30%。
瑞幸咖啡重新开放加盟:无加盟费,收取前期投入费用35万
瑞幸咖啡发布新零售合作伙伴招募计划,宣布放开加盟,并声称,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加盟费,同时瑞幸总部支持、共享营销推广资源。加盟方需支付瑞幸咖啡提供的前期投入总费用在35-37万之间。
目前,瑞幸咖啡第一批开放了22个省/自治区的157个城市。这些开放城市大多为三四线城市,北上广深等城市均不在列。在22个省/自治区中,仅有长春和呼和浩特两个省会城市开放。
深圳第二轮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收官,交易额逾1800万元
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,从1月7日8时到17日24时,深圳市民使用数字人民币红包交易金额达1822.65万元。相较于此前在深圳市罗湖区开展的试点活动,此轮数字人民币红包试点活动推广范围更广,不再仅限于辖区内商户,而是推广至全深圳市。参与的商户从3000多家增至10000余家,涵盖了餐饮连锁、零售百货、出行、培训教育、文化、健身、医疗等市民主要消费场景。数字人民币钱包的开立银行在工、农、中、建四大行基础上,又增加了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,六家银行积极协助商户升级收单系统及收款机具。除了红包交易,部分中签个人还对本人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了充值。截至17日24时,充值消费金额151.97万元。农业银行的数字人民币创新实验室已落地深圳,并推出了ATM机数字人民币存取现功能。
以下是【股融易资讯】为您整理的今日股权融资事件
---
百明信康完成超2亿元A轮融资
百明信康已于近日完成近2亿元A轮融资。本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凯泰资本、佳辰资本、普华资本等。
量子通信研发企业“启科量子”获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
近日,量子通信研发企业“启科量子”完成5000万元天使轮融资,投资方为中关村发展前沿基金、中关村金种子基金等。本轮融资将用于公司的两个业务方向:新一代小型化的量子通信设备研发与量产,以及百比特离子阱量子计算机的研发。
生鲜冷链物流平台“鲜生活”完成6亿元A轮融资
生鲜冷链物流平台“鲜生活”完成6亿元A轮融资,由Longfor Capital(LFC)、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泓基金、远东宏信旗下周济同历等共同投资,泰合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。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提升冷链物流运营效率,完善服务体系标准,聚合创业人才团队。
AI工业SaaS软件服务商“设序科技”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
近日,AI工业SaaS软件服务商上海设序科技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。本轮融资由险峰长青领投,高榕资本跟投,联想创投战略投资,沧澜资本为独家财务顾问。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公司SaaS软件产品的迭代升级。
集装箱运输产业互联网平台“箱盟集运”获千万级战略投资
近日,集装箱运输产业互联网平台“箱盟集运”完成由中联运通和中联航运投资的千万级战略投资,并与其达成深度合作。本轮融资后,双方将借鉴箱盟集运在上海港集卡运输领域的经验,共建大湾区集装箱卡车产业互联网平台及金融交易市场。
秒如科技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
创业邦获悉,致力于构建软件定义的边缘云PaaS平台公司「秒如科技」宣布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,由高瓴创投投资,链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。「秒如科技」选择独立开发但灵活性和未来扩展性更强的技术路线,推出其核心产品软件定义的超轻量化边缘云基础设施平台SD-Edge,该平台利用ElasticEdge、EdgeTurbo、DataCube等核心技术可以支持百万级轻量容器化/虚拟化资源的混合编排,千万级海量应用的管理和调度。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和边缘云PaaS平台产品矩阵的拓展。
设序科技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,险峰长青领投
本轮融资由险峰长青领投,高榕资本跟投,联想创投战略投资,沧澜资本为独家财务顾问。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公司SaaS软件产品的迭代升级。